彩鋼板建筑的多少,標志著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經濟發達程度。進入2000年以后,我國國民經濟顯著增長,國力明顯增強,鋼產量成為世界大國,在建筑中提出了要“積極、合理地用鋼”,從此甩掉了“限制用鋼”的束縛,彩鋼板建筑在經濟發達地區逐漸增多。特別是2008年前后,在奧運會的推動下,出現了彩鋼板建筑熱潮,強勁的市場需求,推動彩鋼板建筑迅猛發展,建成了一大批彩鋼板場館、機場、車站和高層建筑,其中,有的彩鋼板建筑在制作安裝技術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如奧運會國家體育場等建筑。
中國雖然早期在鐵結構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由于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束縛,科學不發達,因此,長期停留于鐵制建筑物的水平。直到19世紀末,我國才開始采用現代化彩鋼板。新中國成立后,彩鋼板的應用有了很大的發展,不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遠遠超過了過去。輕彩鋼板的樓面由冷彎薄壁型鋼架或組合梁、樓面OSB結構板,支撐、連接件等組成。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纖維板,以及膠合板。在這些輕質樓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載。
在高烈度地區,如果柱子比較細長,則大多采用偏心框架體系,這種體系的特點是,在小震或中等烈度地表作用下剛度足以承受側向水平力,在強震作用下又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支撐框架在水平力作用下,類似于豎向懸臂桁架,柱子像弦桿一樣承擔外部荷載產生的彎矩,斜支撐和梁如同腹桿承受水平力,腹桿承擔水平剪力,弦桿的軸向變形對框架側向變形的影響使結構產生"彎曲"的形狀,而腹桿的變形對框架側向變形的影響使結構產生"剪切"的形狀,最終形成的側向變形形狀是彎、剪兩種曲線效果的組合,彎、剪效果的相對大小,主要取決了耗能支撐的剛度,一般在均衡的低層支撐結構中,剪切變形最為重要,有時它基本決定了結構的側向變形,因此這種結構的底層層間變形較大。
鋼鐵用于建筑結構最早的應該是鐵索橋,起源于中國。據歷史記載,中國最早的鐵索橋是陜西漢中攀河鐵索橋,建于公元前206年西漢時期,距今約2200年歷史。該橋經過了多次修復,于1951年毀壞。另外,云南神州鐵索橋建于隋唐時期,于唐貞元十年(794年)戰亂時毀壞,距今約1200多年。英國1779年建造了一座鐵索橋,俄國1824年開始建鐵索橋,美國1851年開始建鐵索橋,比中國晚2000年左右。我國現存最早的橋梁有四川大渡河瀘定橋,長127米,建于1705年,屬鐵索橋,距今約304年,新中國成立后修復過一次,現還在使用。
隨著我國鋼鐵工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1996年我國鋼產量突破一億噸,鋼材產量一路飆升;同時,鋼鐵企業通過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使鋼鐵產品的品種和材質有了明顯改善,以寶鋼為先導的現代化鋼鐵企業的產品技術指標不斷提高。這為彩鋼板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如今,彩鋼板已廣泛用于國民經濟基本建設的各個領域,彩鋼板行業已具有相當規模,形成了一批科研、設計制造、施工、監理等骨干企業。中國彩鋼板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奧運場館的建設、西部大開發的實施、城市化工業化步伐的進一步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的上馬等等,均為中國彩鋼板發展提供了十分廣闊的前景;中國彩鋼板如今無論是設計水平,還是制作、安裝技術,都不比國外遜色,完全可以滿足我國經濟基本建設的需要。